第(3/3)页 朱佗擦下泪,点头:“是。” “他愿意随从本公吗?” “佗到哪儿,我这兄弟就会跟到哪儿。若是佗为主公赴死,我的这位兄弟也绝不偷生!” “甚好。”商鞅赞道,“世事纷乱,这样的义稀有了。朱佗,鞅且问你,真的愿为本公赴死吗?” 朱佗拱手,激昂慷慨:“士为知己者死,主公知佗,佗有死而已!” 商鞅亦拱手道:“谢义士了!去吧,知会你的兄弟,让他明日晨起在咸阳东郊十字路口候命!” “佗这就去!”朱佗起身,匆匆出去。 商鞅朝外喊道:“来人。” 冷向进来。 商鞅看向他:“有请司马将军!” 冷向拱手,匆匆出去。 陈轸冥思良久,猛地抬头:“看这架势,大戏来了,那厮要逃!” “逃?”戚光惊问,“他往哪儿逃?” “就眼下而言,他只有一个地方可去—商於!” 几人皆是吃惊。 戚光惑然:“如果秦公真的收拾他,那个弹丸之地,他能顶得住吗?” “不要忘了,商於的背后是楚。有商於在手,商鞅就可与楚人讨价。以商鞅之才,以楚人之力,对秦未必是个好事哟!” 几人倒吸一口气。 朱佗打一激灵:“主公之意是,不让他逃往商於?” “哈哈哈哈,”陈轸大笑数声,敛住笑,看向他,反问道,“为什么不让他逃到商於呢?” 朱佗尴尬:“这??” “秦国得商君,秦强,楚国得商君,楚强。商於夹在中间,秦、楚必战!你们说说,两强相争,何人得利?” 朱佗、陈忠恍然有悟,纷纷点头。 戚光皱眉,半是不甘道:“好倒是好,只是??这也白白便宜了商鞅那厮呀!” 陈轸指向戚光,半是嘲弄道:“呵呵呵,你呀,出口就是个小商小贩!” “主公?” “你且说说,商鞅在哪儿得罪你了?” “他??他得罪的是主公!” “不不不,”陈轸夸张地摇头,“他没有得罪本公,他谁也没有得罪。秦魏河西之争,他做了他该做的,本公做了本公该做的,上将军做了上将军该做的,秦公做了秦公该做的,魏王做了魏王该做的,你们说,本公说得对吗?” 显然,陈轸的话超越了这几人的认知范畴,戚光三人无不茫然。 陈轸笑道:“呵呵呵,你们听不懂,本公就不扯了,本公只说一事,商鞅若是逃往封地,最有好处的是魏国!”对朱佗、陈忠,“你二人务必全力以赴,保护他安全抵达封地。单凭此功,本公就可奏报我王,重重奖赏!” 朱佗、陈忠拱手:“敬受命!” 陈轸转对戚光:“明日晨起,他走,我们也走,看看他到底去哪儿!” 戚光拱手:“小人这就筹备!” “还有,商君出行是件大事,莫忘禀报太傅!” “好咧!” 商鞅紧盯司马错,目光犀利。 司马错候有半晌,不安道:“商君召错,可有大事?” 商鞅一字一顿:“鞅想讨将军一句实言!” 司马错诚惶诚恐:“讨字错不敢当,商君有问,错知无不言!” “请将军想想,这几年来,鞅待将军如何?” “这还用说,”司马错蒙了,“没有商君赏识,就没有错的今日!” “如果有人对鞅不利,将军怎么做?” 司马错激动道:“何人敢对商君不利?” “不管什么人,鞅只问将军怎么做?” “但听商君吩咐!” 商鞅重重点头:“鞅没有看错人!” “敢问商君,你讲这些,是想让错??”司马错止住了。 “想必你已看出来了,先君薨天,新君继立,旧党官复原职,磨刀霍霍,以鞅为靶。就在昨日,有人密报君上,说鞅使人行刺太傅。将军想想看,若鞅有心行刺太傅,他能活到今天吗?” 司马错长吸一口气。 “唉,”商鞅叹道,“鞅非贪生,鞅实乃忧心秦法不继啊!那拨人恨的不是鞅,是秦法!将军想想看,秦民素勇,秦民素鄙。勇则好战,鄙则无序。好战而无序,民则不治。若是没有新法约束,秦民早就斗作一团了!还有那些世袭门阀,权重贵胄,无不盘根错节,贪婪无度,秦国有多少钱粮,也都要被他们吃空!这就是他们反对新法、要求藏富于民的原因!他们要藏富于民,不是藏富于苍头百姓之家,而是藏富于这些权贵之家。他们的富一旦藏得多了,就会蔑视宫廷,蔑视君上,就会为利益而彼此争斗。自立国以来,秦国的元气多是这样被耗掉了!” 司马错重重点头:“商君所言甚是!”抬头,“敢问商君,今日召错,要错做些什么?” “到商地去!” “商地?” “君上新立,对鞅存疑,旧党复结,对鞅不利。秦地举国治丧,鞅再三寻思,眼下还不能与旧党交恶,不是鞅惧旧党,而是秦国经不起内耗呀!秦国有今日,实属不易!鞅再三思索,只有暂离咸阳,到封地避几日风头,一观旧党如何闹腾,二观君上对新法态度。然而,国尉身殉先君,上大夫告老还乡,公子疾赴栎阳尽孝,除将军之外,鞅实无可信任之人哪。” 司马错握拳:“错这就护佑商君赶赴封地!” 商鞅重重摇头:“不可!” “为什么?” “就眼下而言,鞅去哪儿都可,唯有去商於,君上不容!” 司马错眼睛睁大了:“为什么呀?那是你的封地呀!” 商鞅苦笑:“正因为是鞅的封地,君上才不容许!” 司马错一脸茫然。 商鞅迟疑一下,干脆将话说白:“这么说吧,鞅向先君讨下这块封地,防的是今日。君上不想看到鞅去商於,防的是明日!” 司马错越听越糊涂,拱手:“请商君详解!” “鞅若不到商於,商於就是君上的,鞅若到了商於,商於就是鞅的。既然是鞅的,何去何从就得由鞅处置。君上控制不了鞅,也就控制不了商於。未来大争,当在秦楚之间,如果君上想有作为,商於谷地他就不会放弃!” 司马错总算听明白了,倒吸一口气,有顷,盯住商鞅:“敢问商君,你不会带着商於归楚吧?” “唉,”商鞅给他一个苦笑,“你怎会有这念头呢?鞅已将毕生交付秦国,于鞅而言,秦国是父母,是妻妾,是子女,是一切,如果换作将军,能舍得这一切吗?” 司马错嘘出一口气:“得商君此语,错心甚安!” “鞅不过是暂借那块弹丸之地,休养生息,待君上醒悟。” “那??商君怎么走?” “迄今君上诏令未至,鞅仍然是国父,仍然辖制百官。我举国大丧,楚人或会趁机袭我商於,你可奉鞅之命,大张旗鼓地赴商於布防。至于鞅,只能步景兄后尘,向君上奏请东走函谷,回卫地养老。” 司马错一怔:“商君你??真要入卫?” 商鞅苦笑:“卫地能容鞅吗?” “那你??” “过函谷,或由曲沃南入宜阳,沿洛水河谷,入商洛谷地,或经由韩地,过楚鲁关,入宛,由宛入於城,虽然绕道,却多平坦。” “好。”司马错点头,“错在商於恭候商君。另,至商於之后,错该做些什么呢?” “以鞅的名义布告安民,整顿吏治,东扼武关,西锁峣关,严阵以待,以防不测!” 司马错拱手:“敬受命!” 凌晨时分,咸阳东郊通往函谷的衢道上,一行五辆辎车辚辚而行,七八个仆从跟在车队两侧。车队没打任何旗号,感觉像是商队。 冷向坐在第一辆车上。 第二辆车的车帘徐徐撩开,商鞅探出头,对走在身边的朱佗道:“你的朋友呢?” 朱佗打了一声口哨。哨声刚落,后方二里开外传来一声回应。 商鞅的脸上浮出笑,窗帘合上。 将近中午,车队走到一个十字路口,道旁竖着几个路标,向南的一条通往商於,向东的通往函谷,向北的通往少梁。 车队没有南拐,径直往东。 朱佗诧异,小声问道:“主公,我们这是去哪儿?” 车中传出商鞅的声音:“函谷道。” 朱佗一怔:“哦?” “怎么了?” “佗以为要去商於呢。” 听他点出商於,商鞅心中咯噔一下,但迅即淡定下来,回道:“不是。” 与此同时,在同一条衢道上,两辆辎车辚辚而行。 陈忠飞步赶至第二辆辎车前,轻敲车窗。 车帘拉开,陈轸露头。 陈忠拱手道:“主公,朱佗禀报,他们没去商於,奔函谷道了!” “函谷道?”陈轸吃一大惊,窗帘缓缓拉上。 车子依然在走,陈忠不紧不慢地跟着车子。 继续走有一刻,陈轸将窗帘拉开:“停。” 车辆停下。 “叫戚光来!” 戚光急跑过来。 陈轸看向他:“商鞅不去商於,走函谷道!” 戚光怔了:“函谷道?他能去哪儿?” 陈轸招手,戚光伸过脑袋。 陈轸附耳低言。 戚光答应一声,回到车上,辎车疾驰而去。 复兴殿里,惠文公正在伏案审阅奏折,公子华趋进,拱手,兴奋道:“不出君兄所料,商君走了!” 惠文公放下奏折,淡淡说道:“是吗?” “今日晨起,臣弟得报,说是商君出行,急至其府查看,见印绶在堂,案上放着一份奏章,是写给君兄的!”公子华呈上奏折,“君兄请看!” 惠文公接过拆看,轻轻嘘出一口气。 “君兄,臣弟这去抓他回来!” 惠文公的语调依旧淡淡的:“你可晓得他是去往哪儿吗?” 公子华不假思索:“那还用说,必是他的封地商於!” 惠文公将书函递给公子华。 公子华阅毕,震惊道:“他回卫地养老?” 惠文公不无赞赏道:“啧啧啧,真正是个人精啊!” 公子华不解,看向惠文公。 “他晓得寡人绝不容许他前往商於!” 公子华纳闷道:“这??怎么办呢?” 惠文公两手一摊:“还能怎么办呢?身为先君之臣,旧党政敌,寡人这又疑他刺杀太傅,他有足够理由离开险地。变法强秦,收复河西,夺占於城十邑,打通楚道,他功盖日月,也有一百个理由颐养天年。如今他又留下书信,挂印封府,正大光明地离秦返乡,反教寡人??” “君兄是说,放他走?” “不放他走,就得杀他。商君有大功于秦,寡人新立,因疑罪而杀功臣,岂不叫列国士子寒心?商君是新法的缔造者,若是被治死罪,又置新法于何地呢?” “可他??”公子华不无忧心道,“会不会到魏国去呢?魏王若得此人,岂不??” “他若想去,就让他去吧!” 公子华急了:“君兄,他是最最知秦的人哪!” 惠文公阴阴一笑:“他知秦,也有人知他,想必是不会容他的!” “谁?” 惠文公的笑容越发阴冷:“那个在河西战后一直赖在咸阳不肯走的人!” 公子华脱口而出:“陈轸!” 日暮时分,夕阳西下。 商鞅一行赶至阴晋地界,前面就是秦国的边关了。 远远看到边关大门缓缓关闭,朱佗如飞般冲到关门处,挥手大叫:“甭关,甭关,让我们过去!” 不知是守关人没有听见他的叫声,还是无视他的存在,关门继续哗啦啦地关闭。 朱佗郁闷地回到车边。 车辆回头。 一行车马在阴晋边关的驿站前面停下,朱佗看到院中竖着一个写着“客满”的木牌。朱佗进去询问几句,又走出来,对冷向道:“客满了!” 冷向皱眉:“附近可有其他客舍?” “问过了,那边有一家!”朱佗指向一个方向。 一行车马驰向客舍方向,不一会儿,停在门外。 店主热情迎出。 朱佗迎上,拱手道:“还有客房吗?” “有有有,”店主脸上堆笑,“最近农忙,客人不多。”瞄车队一眼,“嗬,人还不少哩。” “大生意来了,客舍我们全包!” 店主兴奋道:“太好了。请问客人,你们是打哪儿来的?” “咸阳。” “是故秦人,还是臣邦人?” 朱佗是魏人,不知秦国习俗,怔了下:“什么叫故秦人?什么叫臣邦人?” “咦?”店主惊愕,“你打咸阳来,连这个也不晓得?” “我们这??很少出门,不晓得这些呢。” “故秦人就是祖辈都在秦国的老秦人!臣邦人就是从外地来的,也就是从其他邦国入秦的人。” 朱佗赔笑:“哦,是这么回事呀。我们原为臣邦人,现在是故秦人了!” “既是故秦人,请出示籍符!” “籍符?”朱佗挠头皮,“这这这??我们没有籍符!” 店主重重摇头:“不可能,所有故秦人都有籍符!” “不会吧?难道君上也有?” 店主怔了:“君上有没有,在下就不晓得了,但其他人都得有!” 朱佗返回车队,对冷向道:“店家要验看籍符!” 冷向随他上前,赔笑道:“这位店家,我们原有籍符来着,可??走得过于急切,竟是忘带了!” 店主摇头道:“那就没办法了。所有故秦人都晓得,若出远门,什么都可不带,唯独籍符是必须带的。在秦地,没有籍符,寸步难行,莫说是住不到店,即使投宿民宅,也没有人家敢收留啊!” 冷向倒吸一口气:“这??为什么呀?” 店主郑重应道:“商君之法,行客投宿,舍家须验明籍符,否则坐之!” 冷向一咬牙关:“若是商君本人投宿呢?” “那也得用籍符验实他就是商君呀!” 冷向吸一口气:“臣邦人呢?” “臣邦人入秦,有客符,也得验实!” 冷向拱手:“谢店家!”回到商鞅的车前,苦笑一声,“住不成了。” 商鞅不解道:“为什么?” “要籍符。” “我们没有籍符吗?” 冷向再出一苦笑:“就没办过。” “为何不办?” “规矩是咱府上定的,谁来给咱府办呢?再说,主公出行都是前呼后拥,谁能想到会用上这么个符呢?” 商鞅反倒嘘出一口气:“如此看来,新法已入人心矣!” “心倒是入了,可这??套上咱自家了!” “套就套吧,我们在露天过夜!寻那店家,买他些吃用、草料,生意他不能不做吧!” 就在商鞅一行露宿荒野之时,方才宣称“客满”的驿站里,其实并无其他客人。陈轸悠然坐在他的大客房里,案上摆着几道菜。店家搬进一个酒坛,开过封,退出。 陈忠大步走进。 陈轸看向他:“你那兄弟哪儿去了?” 陈忠拱手,朝一边努嘴,压低声道:“前面那家客栈。” “住进去了吗?” “没有。” 陈轸一怔:“咦,为什么呢?” “没带籍符。” “呵呵呵,这个倒是好玩!” 陈忠走至案前,斟酒,看向陈轸:“主公,怎么个好玩了?” “我们把这驿店包了,方才还觉得对不住他呢,这下好了,即使我们不包,他也住不进来呀!哈哈哈,”陈轸越说越兴奋,笑过几声,举盏,“来来来,开喝!” 二人举盏。 翌日晨起,鸡鸣时分,关门开启。 商鞅一行辎车早早驰到。 关卒拦住辎车,一名关尉扬手道:“下车下车,统统下车!” 冷向从车上跳下,盯住他:“商君的车也要核查吗?” 关尉惊愕道:“商君?商君何在?” 冷向朝后面的车辆一指:“就在车里!” 关尉吸一口气,走向第二辆车,打量几眼:“报,车中可是商君?” 商鞅拉开车帘,探出头来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 关尉认出商鞅,打个礼:“报,关尉曲靖向商君致敬!” 商鞅扬手:“哦,曲靖,你能认出我?” 曲靖激动道:“禀报商君,葫芦谷大战时,曲靖就在中军营帐,时常看到商君呢!” “真好!柏将军呢?” “曲靖这就去叫柏将军下来!”曲靖转身欲走。 商鞅扬手叫住他:“留步!” 曲靖停下。 “暂不打扰他了,这辰光想必他还在梦乡里呢!” “不会的,将军日日鸡鸣即起!” 商鞅指下车队:“我这出关有点儿急务,待办完公务回来,再与他叙旧!代我向他问候!” 关尉打礼:“曲靖敬听商君!”转对关卒,扬手,“商君出关,免检,放行!” 一行车马过去秦关,不消一时来到魏国的阴晋边关。 一名魏国关尉冲车队扬手:“下车下车,接受核查!” 商鞅一行下车。 见商鞅一副宋国商人打扮,关尉盯住他:“尊姓大名,从哪里来,到哪儿去?” 冷向上前一步,赔笑道:“我们是打宋国定陶来的,在秦地做些生意,这要赶回去呢!” “姓什么,叫什么?” 冷向指商鞅:“东家姓卫,名之后,在下姓苗,名正。”又指朱佗,“他们都是仆从,名姓就不报了!” “不用了。”关尉对关卒,“查验货物!” 众关卒在几辆车上翻腾一阵,一名关卒对关尉道:“是秦地毛皮,还有一些西戎铜器。” “算算多少关税?” 关卒伸出两个指头。 “二十两?” 关卒点头。 关尉对冷向道:“关税二十两!” 冷向苦笑:“都是家用,太多了吧?” 关尉横他一眼。 冷向赔笑,拿出钱袋,交钱。 关尉挥手,商鞅等上车,五辆辎车辚辚东行,驰入函谷道。 函谷关的关楼上,戚光与关令并肩站着,远眺函谷道上渐行渐近的一行车马。望到朱佗,戚光指向几辆车,对关令道:“就是这五辆车!” 关令应道:“明白。” “寻个因由,人车全部扣下!” 关令转对关尉:“照戚爷的话做!” “魏将军,照你估计,安国君何时可到?” “信使明日可到安邑,从安邑来此,至少也要两日!” “好的。你在这儿好好侍候贵宾,在下这迎主公去!”戚光走下关楼。 第(3/3)页